硬脊膜外脓肿应作为神经外科急诊进行治疗,在脊髓发生不可逆损伤以前即应紧急手术减压和排脓。临床实践表明,瘫痪时间在2小时内者,手术效果满意;>36小时则效果差,而完全瘫痪48小时后,再手术仅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因此,缩短瘫痪至手术的时间,是提高硬脊膜外脓肿疗效的关键。椎板切除要足够和充分,清除脓液和肉芽组织,尤其是炎性肉芽组织常在硬膜外环形包绕压迫脊髓,应尽量清除干净,使硬脊膜恢复正常搏动,以达到彻底减压和防止感染扩散的目的。脓液做细菌涂片进行厌氧菌、需氧菌、结核杆菌和真菌培养。手术切口的处理有三种:①切口不缝合,填以纱条;②部分缝合切口留置引流物;③全部缝合切口,以达到Ⅰ期愈合。除皮肤缝线用丝线外,皮内缝线宜用肠线。对手术切口干净,未受严重污染者,可用含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Ⅰ期将切口缝合以缩短病程;如切口肌肉层已有脓液或术时脓液污染伤口,即不应缝合切口或部分缝合。上述各种情况下,均应术前、术后全身应用强有力广谱的抗生素,待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酌情更改抗生素。如果培养结果是阴性,就根据细菌涂片革兰染色结果选择抗生素。如果没有伴随的椎体骨髓炎,术后静脉给予抗生素。静脉给药停止后要继续口服抗生素。可适当应用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防止压疮和并发症。
金牌医生
内侧中
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其原发感染灶可为邻近或远隔部位之疮、疖肿或蜂窝织炎等化脓灶,或为其他脏器感染,如肺脓肿、卵巢脓肿、腹膜炎等,也可为全身败血症的并发症。发病部位与解剖特点有密切关系,硬脊膜由脊椎骨骨膜和硬脊膜两层结构形成,硬脊膜外腔内充满富含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和静脉丛,硬脊膜前方此两层紧密相连,并与脊柱后纵韧带接触,实际上无腔隙存在,硬脊膜外组织主要在背侧方和外侧方,自颈以下间隙渐增大,胸4~8之间的腔隙达0.5~0.7cm,胸9~腰2以下腔隙渐变狭窄,故病变部位以脊髓的背侧,胸腰段最常见,极少发生在上胸段和颈段。
感染途径主要有:
1.血源性感染
致病菌由附近或远隔感染灶经血液循环而至硬脊膜外腔。
2.感染直接蔓延
脊柱周围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而来,如脊柱化脓性骨髓炎、骶尾部瘘管感染等。
3.直接进入
与脊柱相连通的开放性外伤、腰椎穿刺或硬脊膜外阻滞造成感染。
4.隐源性感染途径不明
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伤寒杆菌等,偶尔也可为真菌,如放线菌、芽生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