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
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则属于病理现象
引起咳嗽的主要疾病为呼吸道和胸膜疾病
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等疾病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是机体重要的反射性防御动作,咳嗽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气道内异物,当呼吸道黏膜发生炎症,或受到异物、刺激性气体等刺激时,均可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加,通过咳嗽可将分泌物排出体外。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影响休息及工作。
根据咳嗽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持续时间在 3 周以内,这类咳嗽多因为普通感冒或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所致,此外,环境因素也是急性咳嗽的原因。
持续时间在 3~8 周之间,这类咳嗽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
持续时间在 8 周以上。根据胸片结果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分别为:X线检查有明确病变: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导致的慢性咳嗽。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者唯一的症状。根据是否有咳痰分为干性咳嗽和湿性咳嗽。
每天痰量≤10 ml/h,干性咳嗽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胸膜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以及二尖瓣狭窄等。
每天痰量>10 ml/h,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和空洞型肺结核等。
咳嗽是由于延髓咳嗽中枢受刺激引起的。来自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胸膜等部位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延髓中枢再传入喉下神经、膈神经、脊髓神经,分别引起咽肌、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的运动,共同完成咳嗽动作。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咳嗽的形成和反复发病,常是许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吸入物
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咳嗽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感染
咳嗽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咳嗽患者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可激发咳嗽。在病毒感染后,可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组胺增多。在乳儿期,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表现咳嗽症状者也甚多。由于寄生虫如蛔虫、钩虫引起的咳嗽,在卫生环境较差的地区可见到。
3.食物
由于饮食关系而引起咳嗽发作的现象在咳嗽患者中常可见到,尤其是婴幼儿容易对食物过敏,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
4.气候改变
当气温、温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咳嗽,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
5.精神因素
患者情绪激动、紧张不安、怨怒等,都会促使咳嗽发作,一般认为它是通过大脑皮层和迷走神经反射或过度换气所致。
6.运动
有70%~80%的咳嗽患者在剧烈运动后诱发咳嗽,称运动诱发性咳嗽,或运动性咳嗽。临床表现有咳嗽、胸闷、气急、喘鸣,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有些患者运动后虽无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测定能发现有支气管痉挛。
7.咳嗽与药物
有些药物可引起咳嗽发作,如心得安等因阻断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引起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