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目的是恢复输尿管管腔连续性及其功能,解除梗阻,根除感染,挽救和保护肾功能。当绞痛发作时,首先应该使症状缓解,而后再选择治疗方案。
1.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可行经皮肾穿刺行狭窄部冷刀切开,球囊扩张放内支架,也可行开放性/腹腔镜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型手术。
2.输尿管狭窄段短
可用输尿管镜直视下将输尿管扩张导管插过狭窄部扩张输尿管,留置D-J管。
3.输尿管下段狭窄
腔内扩张失败可切除狭窄行膀胱再植、腰大肌悬吊膀胱输尿管再植术或膀胱壁瓣输尿管成型术。
4.输尿管上中段狭窄
腔内扩张失败,可切除狭窄端端吻合,狭窄段长切除后可行肠道代输尿管术。
金牌医生
内侧中
应与输尿管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1.肿瘤性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肿瘤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输尿管肿瘤如息肉,恶性肿瘤如移行细胞癌、移行细胞合并鳞状上皮癌、黏液癌等。
输尿管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发病年龄为20~90岁,男性比女性为多,约4:1。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起源于输尿管本身,以恶性肿瘤居多,其中大多数(90%)为移行细胞癌。
2.输尿管梗阻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是引起肾积水的一种常见的尿路梗阻性疾病。由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梗阻妨碍了肾盂尿顺利排入输尿管,使肾盂排空发生障碍而导致肾脏的集合系统扩张。肾盂平滑肌逐渐增生,加强蠕动以排出尿液,当不断增加的蠕动力量无法克服梗阻时,就会导致肾实质萎缩和肾功能受损。
3.输尿管囊肿
输尿管囊肿导致输尿管末端的囊性扩张。胚胎发育期输尿管与尿生殖窦之间的隔膜未吸收消退,形成输尿管口不同程度的狭窄,也可是输尿管末端纤维结构薄弱或壁间段的行径过长、过弯等因素引起,经尿流冲击后形成囊性扩张突入膀胱。早期病例,临床可无症状,常在诊断重肾畸形时始被发现。症状主要是尿路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由于囊肿开口细小,输尿管口持久的梗阻可导致输尿管和肾积水、肾功能丧失、囊肿堵塞膀胱颈发生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以及复发性尿路感染。有时女孩囊肿可经膀胱颈和尿道脱出于尿道口外,可自行复位。但也可发生嵌顿而成紫色肿物。
4.放射性输尿管炎
放射性输尿管炎的病理改变包括:黏膜下层炎细胞浸润、黏膜下层纤维化、溃疡形成及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等。放射治疗的近期、远期均可引起放射性输尿管炎,可引起输尿管腔狭窄及上尿路扩张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