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百草枯产品监测,降低浓度;保证加入恶臭剂和致吐剂合格,减少误服后吸收,降低危害程度。未用完的百草枯溶液,要及时回收;家庭百草枯溶液应加强保管,避免儿童、幼儿误服和高危人群接触。加强培训,使基层医务人员熟悉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早期诊治。
金牌医生
内侧中
根据有百草枯服用或接触史、临床表现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等,可作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诊断。还应注意如下事项:
1.血液、尿液百草枯浓度测定可明确诊断并帮助判断预后,但随着时间推移,血、尿百草枯浓度逐渐减低甚至难以测出。
2.百草枯接触史明确,特别是口服途径,即使临床症状轻微,没有毒检证据,诊断仍能成立;毒物接触史不详,血、尿中检出百草枯,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也仍然成立。
3.患者出现典型临床表现,即早期化学性口腔炎、上消化道刺激腐蚀表现,肝和/或肾损害,随后出现肺部损伤,而毒物接触史不详又缺乏血、尿毒检证据,可诊断为疑似百草枯中毒。
根据服毒量早期可做如下分型:
(1)轻型 百草枯摄入量<20mg/kg,病人除胃肠道症状外,其他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能够完全恢复。
(2)中--重型 百草枯摄入量20~40mg/kg,病人除胃肠道症状外可出现多系统受累表现,1~4天内出现肾功能、肝功能损伤,数天~2周内出现肺部损伤,多数在2~3周内死于呼吸衰竭。
(3)暴发型 百草枯摄入量>40mg/kg,严重的胃肠道症状,1~4天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