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措施如下: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下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
饮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观察:
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有无压痛,注意有无股青肿和股白肿的发生。
监测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
3.用药护理:
使用溶栓、抗凝药物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斑等。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
告知患者药物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嘱患者饭后服用,以减轻胃肠道不适。
4.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栓子脱落。给予吸氧、溶栓、抗凝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远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色素沉着、静脉曲张等。指导患者穿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症状。
5.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久坐、肥胖、吸烟等,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脏病、静脉曲张等。
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被动运动,如踝泵运动、股四头肌收缩等,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抗凝药物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嘱患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