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见于40岁以上成人,近年发病呈年轻化态势,已成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若不积极医治,通常会带来如下几种危害与后果:
一、
1.生活质量降低: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缺氧,常会出现憋闷、呼吸困难、心悸等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比如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频繁感到气促、胸部憋闷不适,在休息后能有所缓解,但这些不适症状会反复出现,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二、
1.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缺氧还可能致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多见,也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例如,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心跳加快、心慌,或者心跳不规律等。
三、
1.心力衰竭:冠心病若未能及时治疗,心肌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会造成心脏扩大、心肌变薄,进而影响心脏功能,最终或许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甚至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气促,还可能出现下肢水肿等表现。
四、
1.猝死:患者在饱餐、情绪激动、重体力活动、过分激动、血压骤升或用力大便时,可能诱发冠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并堵塞血管,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而导致猝死。例如,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或遭遇强烈的情绪刺激后,可能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危急情况。
冠心病患者日常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低盐、低脂、少油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合理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避免熬夜,有效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且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展开治疗,可遵医嘱口服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药物,必要时可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总之,对于冠心病要高度重视,积极防治,以降低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