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疝气通常指新生儿的器官或器官一部分从原腔突破腔壁进入另一腔,临床上常见脐疝和腹股沟疝两种。
一、脐疝:也称脐疝气,是因腹壁先天发育不完善、不成熟,腹腔内器官组织从肚脐部位凸出。脐疝外部仍是完整皮肤,触摸质软,偶感蠕动,主要由于腹壁腹直肌发育不成熟,新生儿哭闹、咳嗽等致腹压增加时出现鼓包,实则是肠腔内肠管鼓出形成脐疝。绝大多数新生儿脐疝随年龄增长、腹直肌发育成熟,1岁前可自行痊愈,极少数不能自然缓解者通常3岁后手术治疗。
二、腹股沟疝:在新生儿期较常见,属先天胚胎发育缺陷。胚胎发育时,因腹股沟上环未充分发育成熟导致。正常情况下几乎难以发现,仅在新生儿剧烈哭闹、用力时可见腹股沟区膨出,膨出部位触感柔软,多为肠腔里肠管进入腹股沟区形成的疝气。若膨出物不能返纳腹腔,新生儿会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甚至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长时间不能回纳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治疗。
总结概况提示: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生儿疝气的定义,重点阐述了脐疝和腹股沟疝的症状、形成原因及相关治疗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