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若能及时去除诱因并接受规范治疗,多数患者肾功能可恢复,生存期接近正常人群。例如,由肾前性因素(如血容量不足)、肾性因素(如药物肾损伤)或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引发的急性肾衰,及时纠正原发病后,肾功能多可恢复,预后良好。但部分急性肾衰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衰,需后续密切监测肾功能。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分期及预后
(一)慢性肾脏病(CKD)1-2期
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²)时,此阶段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遵循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等,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生存期较长,部分患者可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
(二)CKD3-5期
当eGFR<60ml/(min·1.73m²)进入CKD3期,至CKD5期(尿毒症期)需依赖替代治疗。透析患者中,年轻、无严重并发症、透析充分的患者生存期较长。一般血液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约50%-60%,腹膜透析患者5年生存率与血液透析相近,但需注意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如腹膜炎)对预后的影响;肾移植是更优的替代治疗方式,肾移植患者1年存活率超90%,5年存活率约80%左右,但受供体来源、免疫排斥等因素影响。
三、影响生存期的相关因素
(一)年龄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预后相对较差;儿童慢性肾衰需重点关注生长发育及长期治疗对身体的影响。
(二)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衰预后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差;高血压肾损害引起的肾衰,严格控制血压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三)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肾衰患者主要死亡原因,纠正贫血、控制钙磷代谢紊乱等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以改善预后。
(四)治疗依从性
规律透析、合理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生存期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