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癌是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依生长部位分为肝门部胆管癌和胆管中下段癌,临床发病率不高但预后差。胆总管在肝外胆管,连接肝总管与十二指肠。其病因与长期慢性胆管炎症、胆管结石、胆道内异物、寄生虫及某些先天性代谢性免疫性疾病、致癌因素等有关。胆总管癌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患者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该癌早期难发现,多数发现时已侵犯周围血管、淋巴或有肝脏转移,无法手术根治,能手术的应尽量争取,手术是治愈唯一有效方法,部分患者可借此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一、胆总管癌的分类:
1.肝门部胆管癌。
2.胆管中下段癌。
二、胆总管的位置:
是连接肝总管和十二指肠之间的一段管道结构。
三、胆总管癌的病因:
1.长期慢性的胆管炎症。
2.胆管结石。
3.胆道内异物。
4.寄生虫。
5.某些先天性代谢性免疫性疾病。
6.某些致癌因素。
四、胆总管癌的临床表现:
1.进行性加重的皮肤、巩膜黄染。
2.腹胀。
3.消化不良。
4.营养不良。
五、胆总管癌的发现及治疗:
1.早期不易发现,发现时常已侵犯周围血管等。
2.无法手术根治的情况。
3.能手术的应争取,手术是唯一有效治愈方法。
尾段总结:文章阐述了胆总管癌的分类、胆总管位置、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发现和治疗情况等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