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石药物
(一)α受体阻滞剂
1.作用机制:通过阻滞输尿管平滑肌的α受体,松弛输尿管下段,从而促进结石排出。
2.适用情况:适用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直径<1cm、结石以下输尿管无梗阻的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患者,需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合并前列腺增生等情况时可能更适用,但要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因其生理特点与成人差异大,使用该类药物风险较高。
(二)利尿剂
1.作用机制:增加尿量,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积,同时促进小结石的排出。
2.适用情况:适用于结石较小、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辅助结石排出。
3.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利尿剂需谨慎评估肾功能情况,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儿童使用利尿剂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根据体重等因素精准计算,因为儿童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与成人不同。
二、溶石药物
(一)枸橼酸氢钾钠
1.作用机制:通过碱化尿液,增加尿中枸橼酸浓度,抑制尿酸和胱氨酸结石的形成,对于部分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有一定的溶解作用。
2.适用情况:适用于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患者,若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除非在严格的医学评估下,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情况与成人不同,且相关儿童使用的安全数据有限。
三、缓解疼痛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2.适用情况:适用于输尿管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可缓解疼痛症状。
3.特殊人群考虑:老年患者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情况,因为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肾功能可能减退;儿童一般不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疼痛,因其可能引起胃肠道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疼痛缓解可采用其他更安全的方式,如物理镇痛等。
(二)阿片类镇痛药
1.作用机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产生强效镇痛作用。
2.适用情况:用于非甾体抗炎药效果不佳的肾绞痛患者。
3.特殊人群考虑: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因为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可能下降;儿童严禁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缓解输尿管结石疼痛,儿童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差,极易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输尿管结石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且药物治疗只是输尿管结石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于结石较大、药物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能需要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其他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