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降压片的种类及特点
(一)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降压片
1.氨氯地平
-特点:属于长效降压药,每日服用一次即可维持24小时的降压效果。它对不同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都有较好的适用性,一般不受年龄和性别差异的明显影响。对于生活方式不规律,如经常熬夜、饮食盐分摄入较多的患者,也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阻滞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从而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达到降压目的。临床研究表明,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痛、水肿等多为轻至中度,一般不影响长期用药。
2.非洛地平
-特点:同样是长效降压药,可选择性地阻滞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存在血管弹性下降等问题,非洛地平对血管的选择性作用有助于在降压的同时不严重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女性患者使用时一般也能较好耐受,对于有轻度血脂异常的患者,可能不会明显加重血脂代谢紊乱等情况。它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其降压效果稳定,能有效控制血压在目标范围内,且药物相互作用相对较少。
(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片
1.卡托普利
-特点:属于短效降压药,需要每日多次服用。对于年轻、没有明显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男性患者,在血压不是特别顽固升高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但对于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因为ACEI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血钾升高和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舒张血管降低血压。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等不良反应,这与药物抑制缓激肽降解有关,一般停药后可缓解。
2.依那普利
-特点:为中长效降压药,每日服用1-2次。适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有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为它可以通过降低肾小球内压等机制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在生活方式方面,对于经常运动、饮食较健康的患者,依那普利能较好地协同控制血压。它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发挥降压作用,降压效果确切,能平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相对卡托普利有所减少,干咳等发生率较低,但仍需注意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片
1.氯沙坦
-特点:长效降压药,每日服用一次。对各类高血压患者都有较好的适应性,包括老年、女性等患者。对于伴有心力衰竭倾向或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益处,能改善心室重构等情况。在生活方式上,对于有肥胖问题的高血压患者,氯沙坦除了降压外,还可能对代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达到降压目的。临床研究显示,氯沙坦降压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等发生率较低,耐受性较好。
2.缬沙坦
-特点:长效降压药,每日一次服药。适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对于患有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缬沙坦可以在降压的同时改善心肌缺血等情况。对于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缬沙坦也能较好地发挥降压作用,且对呼吸系统等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它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来降压,降压过程平稳,能有效控制血压波动,药物相互作用少,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之一。
二、选择降压片的考虑因素
(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
1.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一般更倾向于选择长效、作用平稳的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氯沙坦、缬沙坦等。因为老年患者血压波动较大,长效药物能更好地维持24小时血压稳定,减少血压大幅波动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氨氯地平,一天一次服药,方便患者依从性,且能有效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年轻患者:如果血压不是特别顽固升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卡托普利等短效药物,但需注意每日多次服药的依从性问题。对于年轻且没有明显靶器官损害的男性患者,依那普利也是一个选择,它在降压的同时对肾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2.性别因素
-女性患者:在选择降压药时,要考虑药物对女性特殊生理状况的影响。例如,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对ACEI类药物的干咳不良反应较为敏感,此时可优先考虑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而对于妊娠期女性,降压药物的选择则需更加谨慎,一般不首选ACEI和ARB类药物,需在医生严格评估下选择其他合适药物。
-男性患者:ACEI类药物中的卡托普利等在男性患者中应用时,需注意其降压效果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但总体而言,不同性别患者在大多数降压药物的选择上,主要还是依据血压控制情况、靶器官损害等因素,性别并非绝对的限制因素,但会影响对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
3.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不规律、盐分摄入多的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长效、降压效果稳定的药物,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氯沙坦、缬沙坦等,这些药物能在较长时间内稳定控制血压,不受短期饮食盐分波动的过大影响。
-经常熬夜、生活节奏紊乱的患者:长效降压药更适合,因为它们能维持24小时血压平稳,即使生活节奏紊乱导致服药时间稍有差异,也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例如氨氯地平,其药效持续时间长,对生活节奏不规律的患者降压效果稳定。
4.病史因素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优先选择ACEI或ARB类药物,如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因为这类药物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例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氯沙坦,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ARB类药物如氯沙坦、缬沙坦等较为合适,它们可以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风险和死亡率。临床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RB类药物能显著改善预后。
-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缬沙坦等ARB类药物或氨氯地平、非洛地平这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较为适合,它们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脏供血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例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使用氨氯地平,既能降低血压,又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
三、降压片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注意事项
1.所有降压片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个体情况等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不能自行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以免导致血压波动过大,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定期监测血压:患者要定期测量血压,一般每周至少测量1-2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以便医生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不同的降压片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如ACEI类药物的干咳、ARB类药物可能的头晕等,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可能的水肿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明显不适及时就医。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在使用降压片时要更加谨慎,起始剂量宜小,然后根据血压情况逐渐调整剂量。同时,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和血钾水平,因为部分降压药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和血钾代谢。例如,使用ACEI类药物时,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血钾升高和肾功能恶化,所以要定期复查血钾和肌酐等指标。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需特别谨慎,一般不首选ACEI和ARB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甲基多巴等,且整个妊娠期都要密切监测母儿情况。
3.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降压药物的选择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生活方式等。只有在非药物干预无效时才考虑使用降压药物,且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安全性高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药物剂量,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适合的降压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某些降压片时要注意药物的代谢情况,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选择不经肝脏主要代谢的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ACEI和ARB类药物要谨慎使用,因为可能导致高血钾和肾功能进一步恶化,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和血钾水平,根据情况调整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