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原因及相关解释
(一)生理性因素
1.精神因素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情况可能导致从睡梦中醒来伴心慌、心跳加速。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精神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夜间睡眠中可能因神经调节失衡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年轻人,若近期面临考试、工作重要项目等压力,容易在睡眠中出现此类症状。而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情绪影响,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情绪波动,进而增加睡眠中出现心慌、心跳加速的风险。
-睡前不良行为,如睡前大量饮用咖啡、浓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作用,会使心跳加快,从而导致从睡梦中醒来时心慌。对于有喝咖啡、浓茶习惯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人,若不注意饮用时间,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睡眠姿势
-不当的睡眠姿势也可能引发。例如,趴着睡,这种姿势会压迫胸腔,影响心脏的正常血液循环和呼吸,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在睡梦中醒来时感觉心慌、心跳加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可能因睡眠姿势不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儿童如果趴着睡,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但儿童相对较少因睡眠姿势导致严重问题,更多是偶尔发生。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律失常是常见原因之一。如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导致从睡梦中醒来心慌、心跳加速。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在睡眠中可能因心肌缺血等情况引发心律失常。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心肌病患者的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夜间睡眠中心慌。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夜间睡眠时身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但心脏为了满足身体基本需求仍需代偿性加快跳动,从而出现心慌、心跳加速,且可能从睡梦中醒来。心力衰竭多发生在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如长期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年龄较大的人群患心力衰竭的风险相对更高。
2.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交感神经兴奋,出现心慌、心跳加快等症状,夜间睡眠中也可能发作,从而从睡梦中醒来。青少年及中青年女性相对更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影响心脏功能。
-低血糖,当血糖过低时,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慌、心跳加速,尤其在夜间睡眠中发生低血糖时,容易从睡梦中醒来。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如果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如胰岛素注射过量或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且饮食不规律,就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发生,但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调节能力下降,风险相对更高。
3.呼吸系统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睡眠中会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情况,导致机体缺氧,进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可能从睡梦中醒来伴心慌。肥胖人群、中年男性更容易患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年龄较大的人群患病风险也相对增加。
二、应对及建议
(一)初步应对
1.调整生活方式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对于压力大的人群,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制定科学的作息计划,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建议7-8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时期更要注意情绪调节。
-避免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睡前1-2小时应尽量不喝咖啡、浓茶等。同时,注意调整睡眠姿势,尽量采取右侧卧位等相对舒适且不压迫胸腔的姿势。
2.及时就医检查
-如果经常出现从睡梦中醒来伴心慌、心跳加速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问诊,包括症状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还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心脏电活动异常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排查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血糖检测,排查低血糖等情况;必要时还可能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脏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检查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侧重于先天性心脏病等方面的排查,而老年人群则更关注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疾病。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出现从睡梦中醒来伴心慌、心跳加速时,家长要格外关注。首先要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因为儿童时期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相关症状的常见原因之一。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睡眠环境是否舒适,有无呼吸道梗阻等情况,因为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可能在儿童中发生。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就医,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出现这种情况时更要重视。老年人多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出现心慌、心跳加速可能是基础疾病加重的信号。要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同时,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要详细向医生告知自己的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等,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