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过度活动症进行行为治疗后,3至6个月左右可能出现好转,但部分患者可能无好转,需配合药物甚至手术治疗来改善症状。具体如下:
一、行为治疗:
1.当患者症状较轻微时可进行行为治疗,包括憋尿训练或盆底康复功能锻炼等,症状可逐渐有效改善,通常治疗周期约为3个月。
二、药物配合治疗:
1.对于治疗期间症状无任何改善的患者,需辅助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片等药物进行治疗,经过约3至6个月的行为配合治疗,症状可达到缓解。
三、手术治疗:
1.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无效的患者,则要考虑在膀胱镜或尿道镜下进行肉毒素注射,以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现象,使患者尿频明显下降。
总之,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