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前检查
1.常规身体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检查,了解自身基本健康状况。通过测量血压可排查是否存在高血压等问题,若血压异常可能影响孕期健康;身高体重指数(BMI)可反映营养状况,合适的BMI有助于顺利妊娠。女性还需进行妇科检查,了解生殖器官情况,如是否存在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若有疾病需先治疗后再考虑怀孕。男性则要检查生殖系统健康,如精子质量等,精子质量会影响受孕几率及胚胎健康。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了解是否存在贫血等血液系统问题。孕期对铁等营养物质需求增加,贫血可能导致孕妇抵抗力下降、胎儿缺氧等问题。
-尿常规:排查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等。孕期肾脏负担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可能在孕期加重,影响母婴健康。
-肝肾功能检查:评估肝肾功能是否正常。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及对营养物质的处理,进而影响孕期母婴健康。
-传染病检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这些传染病可通过母婴传播影响胎儿健康,若发现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干预。
-TORCH检查: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的检查。这些病原体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流产等严重后果,若检查发现有相关感染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二、营养准备
1.均衡饮食:
-摄入充足蛋白质: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孕期需要充足蛋白质来支持胎儿生长发育,例如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胎儿大脑和眼睛发育有益。
-保证维生素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苹果、菠菜、胡萝卜等。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维生素B族参与身体多种代谢过程。例如叶酸,孕前和孕早期补充足够叶酸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绿叶蔬菜中叶酸含量较为丰富。
-适量摄入矿物质:包括钙、铁、锌等。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可通过牛奶、豆制品等补充;铁可从红肉、动物肝脏等食物中获取,预防孕期贫血;锌对胎儿生长发育也很重要,可从坚果、海鲜等食物中摄取。
2.控制体重:根据自身BMI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过胖或过瘦。BMI过低可能导致营养储备不足,影响受孕及孕期健康;BMI过高则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风险。一般建议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激素平衡,利于受孕及孕期身体机能维持。长期熬夜等不规律作息可能影响内分泌,进而影响排卵及受孕。
2.适度运动:进行适合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等。适度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受孕及孕期保持良好状态。散步是较为安全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0分钟左右;瑜伽则可以帮助孕妇放松身心,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但要注意避免高难度动作。男性也应适度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提高精子质量。
3.戒烟戒酒:夫妻双方都要戒烟戒酒。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及酒精会影响生殖细胞质量,降低受孕几率,还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发育不良等问题。例如吸烟女性受孕几率低于不吸烟女性,且孕期吸烟还可能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等。
四、环境准备
1.居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整洁、通风良好。避免居住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靠近化工厂、交通繁忙路段等。良好的居住环境可减少有害物质吸入,为受孕及孕期提供健康的生活空间。
2.工作环境:如果有工作,要了解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辐射等。若工作环境有危害因素,应尽量调换工作岗位或采取防护措施,避免这些因素影响生殖细胞及胎儿健康。例如长期接触辐射的工作,孕前需脱离辐射环境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怀孕。
五、心理准备
1.保持良好心态:夫妻双方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孕期心理状态会影响内分泌及自身健康,过度焦虑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受孕及孕期身体状况。可以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如听音乐、旅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