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泌尿系统感染
(一)膀胱炎
1.发病机制:女性尿道短而直,距离肛门较近,细菌容易逆行感染膀胱。性生活是常见的诱发因素,性生活时可将周围细菌带入尿道并上行至膀胱引发感染;另外,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也易发生膀胱炎。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完尿后尿道疼是常见症状,还可能伴有耻骨上膀胱区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
3.相关研究:有研究表明,女性膀胱炎的发生率较高,约占尿路感染的60%左右,性生活活跃期女性尤其高发。
(二)尿道炎
1.发病机制:多由淋球菌或非淋球菌感染引起。淋球菌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非淋球菌尿道炎可由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等感染所致,不注意个人卫生、不洁性行为等均易引发。
2.临床表现:急性尿道炎表现为尿道灼热感、刺痛,尿完尿后尿道疼明显,可伴有尿道分泌物,初期为黏液性,后期可能变为脓性;慢性尿道炎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尿道不适感。
3.相关研究:尿道炎在性传播疾病中较为常见,据统计,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尿道结石
(一)形成原因
1.代谢因素: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成分排出过多,如长期饮水过少,尿液浓缩,就容易形成结石。女性绝经后,骨钙流失,血钙增高,也可能增加尿道结石形成风险。
2.局部因素: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局部解剖异常会使尿液排出不畅,导致结石沉积。
3.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排尿困难、点滴状排尿及尿痛,尿完尿后尿道疼也较为常见,有时可伴有血尿。
4.相关研究:尿道结石在女性中的发生率相对男性较低,但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有尿道局部异常的女性。
三、过敏因素
(一)接触过敏原
1.发病机制:女性使用某些卫生用品,如卫生巾、护垫等,其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引起尿道局部过敏反应;或者接触了其他过敏原,如化纤内裤等,导致尿道黏膜过敏,出现尿完尿后尿道疼的症状。
2.临床表现:除了尿道疼外,可能伴有尿道局部瘙痒、红肿等表现。
3.相关研究:有研究显示,对卫生用品过敏的情况在女性中并不少见,尤其是敏感体质的女性。
四、医源性因素
(一)导尿或尿道器械检查
1.发病机制:进行导尿操作或尿道器械检查时,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出现尿完尿后尿道疼。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还可能引发感染。
2.临床表现:一般在操作后短时间内出现尿道疼痛,可能伴有尿道分泌物等。
3.相关研究:导尿等医源性操作后发生尿道损伤或感染的概率虽低,但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需要引起重视。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绝经后女性
1.注意事项: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和尿道结石等问题。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选择宽松、棉质的内裤;适当增加饮水量,每天保证1500-2000ml的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冲洗尿道;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雌激素水平,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
2.建议原因:清洁外阴可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充足饮水有助于冲刷尿道,预防结石形成;补充雌激素可增强尿道黏膜抵抗力,预防泌尿系统相关疾病。
(二)性生活活跃期女性
1.注意事项:性生活前后应注意双方外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以减少细菌逆行感染的机会;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尽量避免使用杀精剂等可能刺激尿道的避孕产品;如果频繁出现尿完尿后尿道疼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2.建议原因:性生活前后清洁可减少细菌带入尿道,性生活后排尿有助于将尿道内可能存在的细菌排出;选择合适避孕产品可避免尿道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及时就医可早期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