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肾脏不好的表现

一、尿液异常表现

1.尿量改变

-少尿:婴儿每日尿量少于200ml,幼儿少于300ml,学龄前期儿童少于400ml,学龄期儿童少于500ml称为少尿。肾脏不好时,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尿量减少。例如,某些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的宝宝,可能从婴儿期就出现少尿症状,这是因为肾脏结构异常影响了正常的滤过功能,使得生成的尿液量减少。

-无尿:每日尿量少于30-50ml称为无尿,严重肾脏疾病时可出现无尿,这往往提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如急性肾衰竭时,肾脏几乎停止滤过功能,导致无尿。

2.尿液颜色异常

-血尿:尿液中含有红细胞称为血尿。肉眼可见尿液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血色,称为肉眼血尿;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则为镜下血尿。宝宝肾脏不好时,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出现血尿,这是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红细胞滤过到尿液中。例如,感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后引发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约30%-50%的患儿会出现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更为常见,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蛋白尿: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有少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肾脏不好时,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过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失。比如遗传性肾炎的宝宝,可能从幼年时期就逐渐出现蛋白尿,随着病情进展,蛋白尿可能逐渐增多。

二、水肿表现

1.眼睑及面部水肿

-宝宝肾脏不好时,早期常出现眼睑及面部水肿,尤其是晨起时明显。这是因为肾脏对水钠的排泄功能障碍,水分在体内潴留,首先在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面部积聚。例如,肾病综合征的患儿,由于大量蛋白尿导致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容易出现眼睑和面部水肿,而且水肿可逐渐蔓延至全身。新生儿期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的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可能出现眼睑水肿等表现。

2.下肢及全身水肿

-随着病情发展,水肿可蔓延至下肢,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用手指按压小腿前侧等部位,可出现明显的凹陷且不易恢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包括阴囊水肿等。比如肾炎性肾病的患儿,除了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外,还可能伴有高血压,水肿更为明显,可波及全身,影响宝宝的活动和呼吸等。

三、高血压表现

1.宝宝血压监测

-不同年龄宝宝正常血压有一定范围。新生儿收缩压为60-70mmHg,舒张压为30-40mmHg;1岁以内收缩压为70-80mmHg,舒张压为40-50mmHg;1-2岁收缩压为80-90mmHg左右,舒张压为50-60mmHg左右;学龄前儿童收缩压为90-105mmHg,舒张压为60-75mmHg;学龄期儿童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左右。肾脏不好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和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儿中约80%会出现高血压,一般为轻至中度高血压,与水钠潴留有关,随着尿量增多,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患儿高血压持续时间较长。

四、其他表现

1.生长发育迟缓

-宝宝肾脏不好时,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影响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以及营养物质的正常调节,可能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对于婴幼儿来说,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标准等。例如,先天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较早的宝宝,在婴儿期就可能出现体重不增,身高增长也落后于同龄儿,这是因为肾脏不能正常维持内环境稳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以及生长激素等相关激素的代谢调节。

2.贫血

-肾脏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肾脏不好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可导致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甲床苍白等。比如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宝宝,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且贫血程度往往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关\(。轻度贫血时宝宝可能只是面色稍显苍白,活动后易疲倦;重度贫血时则面色苍白明显,精神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