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原因及初步应对
1.过度劳累:长时间行走、跑步或站立致脚部肌肉疲劳引发疼痛,需减少活动量适当休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本身缺乏运动者需循序渐进增加活动强度,一般休息1-2天可改善。
2.外伤:脚部被重物砸到、扭伤等致痛,轻微外伤24小时内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减轻肿胀疼痛,24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活泼好动,需注意活动场所安全避免意外磕碰。
3.足部疾病:
-足底筋膜炎:长期站立或行走人群易患,足底筋膜反复牵拉炎症致痛,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痛明显,活动后稍缓,长时间行走又加重,可佩戴足底筋膜支具减轻筋膜张力。
-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刺激周围组织致痛,行走时疼痛加剧,需减少足部负重,穿缓冲功能良好鞋子。
-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多因高嘌呤饮食致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足部关节突发剧痛,需避免高嘌呤食物;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足部关节致疼痛、肿胀、僵硬,晨起僵硬明显,活动后稍减,需规范就医治疗。
4.神经系统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神经致脚部放射性疼痛,伴下肢麻木等,需评估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处理,严重时进一步医学干预。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需关注外伤史,仔细检查脚部外观有无红肿、淤血等,考虑生长痛(多夜间痛,部位不固定),可热敷缓解,持续不缓解或伴异常表现及时就医。
2.老年人:警惕骨质疏松、足部退行性病变,骨质疏松者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改善骨健康,足部退行性病变者减少足部负重,选合适鞋子,必要时用辅助行走器具。
3.孕妇:体重增加致足部负荷加重或孕期激素变化致痛,选舒适平底鞋,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休息时抬高脚部,疼痛明显在医生指导下非药物缓解,因孕妇用药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