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近视

屈光性近视的概述

屈光性近视是由于眼的屈光系统屈光力过强或眼轴过长,导致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在视网膜前,从而引起的近视。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遗传方面,若父母双方或一方有近视,子女患屈光性近视的风险相对较高。环境因素中,长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等是重要诱因,比如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使用电子设备等,会使眼睛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进而增加屈光性近视的发生几率。

屈光性近视的分类

轴性近视:主要是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所致,正常眼轴长度一般在23-24mm左右,当眼轴长度超过24mm时,就容易引发轴性近视,且眼轴越长,近视度数往往越高。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眼轴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很容易导致眼轴过度增长。

屈光性近视(非轴性近视):包括角膜曲率过大、晶状体屈光力过强等情况。例如,角膜曲率过大时,会使光线的折射发生改变,导致聚焦位置前移,从而引起近视。

屈光性近视的诊断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视力情况,若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需进一步排查是否为屈光性近视。

验光检查:

-散瞳验光: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其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散瞳验光可以放松睫状肌,获得更准确的屈光度数。常用的散瞳药物有阿托品等,使用阿托品散瞳后,一般需要3周左右瞳孔才能恢复正常,但能更精准地检测出真实的屈光状态。

-电脑验光:可以快速得到初步的屈光度数,但对于儿童青少年,电脑验光结果需要结合散瞳验光等进一步确认。

屈光性近视的治疗与防控

非手术矫正方法

-佩戴框架眼镜:这是最常见的矫正方法,通过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提高视力。框架眼镜需要根据验光结果准确配制,并且要定期复查,根据屈光状态的变化及时更换眼镜。对于儿童青少年,选择合适的框架眼镜不仅要考虑矫正视力,还要考虑舒适度和美观性等因素。

-角膜接触镜:包括软镜和硬镜(RGP)等。硬镜对于控制近视进展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进展较快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佩戴角膜接触镜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引起感染等并发症。例如,RGP需要定期清洁、消毒,并且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佩戴和摘取。

手术矫正方法(适用于成年且屈光状态稳定的患者)

-准分子激光手术:通过激光切削角膜组织来改变角膜的曲率,从而矫正近视。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如角膜厚度、眼压、眼底等检查,确保患者符合手术条件才能进行。

-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ICL):对于一些不适合做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ICL手术,通过植入人工晶体来矫正近视。但该手术也有相应的术前评估要求,需要确保眼部条件符合植入要求。

防控措施

-增加户外活动:研究表明,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的儿童青少年,患屈光性近视的风险明显低于户外活动时间少的儿童青少年。因为户外活动可以使眼睛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调节眼睛的屈光状态,缓解视疲劳。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读写时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在33cm左右,即一尺;身体与书桌保持一拳距离;手指与笔尖保持一寸距离。同时,要注意用眼环境的光线,避免过强或过暗的光线。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近距离用眼,一般建议每隔40-50分钟休息10-15分钟,可以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等,缓解眼睛疲劳。

特殊人群屈光性近视的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屈光状态不稳定,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视力变化,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叶黄素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等,促进眼睛的健康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出现屈光性近视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视力变化,也需要及时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眼部疾病的可能。同时,老年人眼部调节能力下降,在选择矫正方式时要更加谨慎,充分考虑自身眼部情况和身体状况等。

孕期女性:孕期女性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影响眼睛的屈光状态,孕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因为身体的特殊变化而忽视眼睛健康。如果出现视力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避免自行盲目使用药物或进行不恰当的眼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