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形式障碍的原因

躯体化形式障碍指的就是躯体症状障碍,其产生的原因包括童年受到创伤、遗传因素、过度敏感、继发性获益、错误观念等,一旦出现相关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一、童年受到创伤:在童年时期若经历过重大创伤和虐待,那么患躯体症状障碍的风险就会上升。比如遭受过严重的身体伤害、情感忽视或性侵害等,这些创伤性的经历可能会在心理层面留下深刻印记,进而对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增加出现躯体症状障碍的可能性。

二、遗传:如果家族里有较多人患有这种疾病,那么遗传的概率会相对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对躯体症状障碍的易感性,使得某些人天生就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三、过度敏感:有些人较为敏感多疑,对自身健康状况极度关注,这可能导致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这类人可能会过分担忧身体上的一些微小变化或不适,将其过度放大并视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躯体症状。

四、继发性获益:当身体出现症状时能够缓解情绪冲突,或者能借此回避不愿承担的责任,同时还能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也是躯体症状障碍的一个诱发因素。比如通过呈现躯体症状来转移对内心矛盾和压力的关注,或者利用症状来获得他人的照顾和特殊待遇。

五、错误观念:某些关于疾病不恰当的过度宣传,或者医生不恰当的解释,可能会让个体产生对自我症状的怀疑,从而引起躯体症状障碍。例如一些夸大其词的疾病信息传播,可能会让人们对自身的正常生理现象产生误解和恐惧。

躯体症状障碍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疼痛、麻木、烧灼感等症状,此时需要前往医院的心理科进行诊治。

总之,躯体化形式障碍的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该疾病。当出现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