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都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分为临床前期、前驱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及绝对期这几个不同的临床期。

一、临床前期:此阶段通常无自觉症状,但具有如特征性的异常眼球解剖结构或青光眼家族史等情况,特别是在特定诱因(如暗室试验后)下,眼压会明显升高。如果一眼急性发作被确诊为本病,那么另一眼只要具有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等特征,就可诊断为临床前期。

二、前驱期:多在傍晚时分出现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轻度的眼胀痛并伴有同侧头痛、虹视、雾视、鼻根部酸胀,同时眼压升高、轻度睫状充血以及角膜轻度雾状混浊等,休息后这些症状体征能够自行缓解。

三、急性发作期:会有剧烈的头痛、眼痛,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仅有指数或手动视力,还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体征上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前房浅等。

四、间歇期:小发作缓解后,房角重新开放,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不用药或仅用少量缩瞳剂就能将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不过瞳孔阻滞的病理基础还未解除,随时有可能再次发作。

五、慢性期:急性大发作或多次小发作后,房角广泛粘连,小梁网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眼压呈中度升高,视力逐渐进行性下降,眼底可见青光眼性视盘凹陷,并且有相应的视野缺损。

六、绝对期:眼压持续升高时间过久,眼组织尤其是视神经遭到严重损害,视力已降至无光感,偶尔会因眼压过高或角膜水肿而出现顽固性眼痛。

总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不同临床期具有各自明显的特点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