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黄疸肝炎确诊时,可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一是可运用西药治疗,如使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加用保肝保胆药物、健胃消食药物来缓解不适症状;必要时还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像运用清热解毒、温阳祛湿、健脾祛湿的中医药等,能取得更好疗效。急性黄疸肝炎起病急、发展快,常伴有厌食、厌油、恶心、呕吐、乏力、肝痛等症状。若早期治疗不及时,可能会转为慢性肝炎,且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所以一旦发现需及时治疗。下面具体了解其治疗方法:

一、急性黄疸肝炎是肝损害的一种表现,部分患者肝损害的主要表现并非黄疸,而是转氨酶升高,皮肤无明显黄染。当然,有些患者转氨酶和胆红素同时升高,此时应依据肝损害原因治疗,如因病毒性肝炎引发的急性黄疸,除一般的保肝减黄措施外,还应进行抗病毒治疗。

1.如果是乙肝病毒导致,除了常规保肝退黄外,还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1)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

(2)保肝药物如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3)退黄药物如茵栀黄口服液、腺苷蛋氨酸等。

二、若是感染乙肝病毒引起急性黄疸肝炎,早期患者可能会有轻度腹水、身体发黄等表现,若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肝硬化。所以患者治疗应综合抗病毒、保肝及抗黄疸治疗。

1.主要治疗方法是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等。

2.同时配合服用保肝药,如复方甘草酸苷等。

3.还需使用抗黄疸药,如茵栀黄颗粒等。

三、如果是甲型肝炎病毒引发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对较易治疗,多数情况下采用抗病毒和保肝药物联合治疗,比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可与保肝片、肌苷片等药物联合使用。只有尽早、系统地治疗,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疾病。患者必须清楚了解并积极治疗,才能实现彻底治愈。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会对肝细胞造成损害,在此情况下,要及时到传染科进行全面检查,明确具体情况后进行规范化治疗是关键。所以,对该病的治疗不可一概而论,同时平时要戒烟戒酒,加强营养,这样才能保证急性黄疸肝炎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对于急性黄疸肝炎,要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且要尽早治疗、规范治疗,同时注意生活中的调养,以促进病情恢复和防止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