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常用的烧伤补液公式要点如下:
一、补液总量=烧伤损失量+每日生理需水量。其中,烧伤损失量=体重×烧伤面积百分比×1.5,每日生理需水量=5%葡萄糖液2000ml。
二、补液品种:较重烧伤晶体液和胶体液之比为1:1,较轻者为2:1。
三、补液速度: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平均分为2份,第一个8小时输入一半,后16个小时平均输入余下的半量。
具体阐述如下:
一、在计算补液总量时,烧伤损失量根据体重、烧伤面积百分比以及特定系数来确定,这是基于烧伤后体液大量丢失的情况。而每日生理需水量固定为5%葡萄糖液2000ml,以满足身体的基本代谢需求。
1.烧伤损失量的计算充分考虑了患者的体重和烧伤面积,通过公式精确计算出所需补充的液体量。
2.明确每日生理需水量有助于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二、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来确定补液品种中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比例,这是为了更合理地补充不同性质的液体,以纠正烧伤后的体液失衡。
1.较重烧伤时等比例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能更好地恢复内环境稳定。
2.较轻烧伤时适当增加晶体液比例也是基于病情特点的合理安排。
三、补液速度的设置是为了均匀地补充液体,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输入或输入过慢带来的不良影响。
1.将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分段输入,有助于平稳补液。
2.第一个8小时输入一半保证了早期的液体补充,后16个小时输入余下半量则使补液过程更持续和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补液公式未必适用于所有烧伤病人,在实际应用中要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不能完全依赖公式。总之,烧伤补液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补液方案的制定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