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怎么办

现场急救

1.脱离致伤源:迅速使患者脱离烧伤源,如火焰烧伤应尽快灭火,可就地打滚或用湿衣被覆盖、扑打等;热液烫伤需立即脱去被浸湿的衣物等。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轻柔操作,避免二次损伤。年龄较小的儿童皮肤更为娇嫩,粗暴动作可能加重皮肤损伤和患儿的恐惧心理。

2.冷疗: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可降低局部温度,减轻创面的进一步损伤。儿童冷疗时要注意控制水流速度和温度,避免过冷刺激引起患儿不适甚至寒战,加重病情。如果是面部烧伤,可用湿毛巾湿敷。

创面处理

1.保护创面: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创面,避免创面污染。对于婴幼儿,要选择柔软、清洁的敷料,覆盖时动作要轻柔,防止摩擦创面。

2.转运就医:在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烧伤治疗资质的医院。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有呼吸道烧伤可能的患者,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儿童患者在转运时要安排合适的体位,确保呼吸不受影响,同时安抚患儿情绪。

入院后的治疗

1.补液治疗: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计算补液量,补充晶体液、胶体液和水分等。儿童由于体液总量相对较少,烧伤后补液更要精确计算,遵循“先晶后胶、先快后慢”的原则,密切监测患儿的尿量、心率、血压等指标来调整补液速度和量。例如,儿童烧伤后每小时尿量应维持在10-20ml,婴儿可能要求在5ml以上。

2.创面清创:入院后在合适的时机对创面进行清创,去除创面的异物、坏死组织等。对于儿童,清创操作要更加谨慎,可在适当镇静镇痛下进行,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配合。

3.抗感染治疗:根据创面情况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儿童烧伤后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创面处理和各项医疗操作。

4.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保证患儿营养摄入,促进创面愈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的营养对烧伤后的恢复尤为重要,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烧伤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5.手术治疗:对于深度烧伤创面,可能需要进行切痂、削痂、植皮等手术治疗。儿童手术时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时机,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吸入性损伤的处理:对于有吸入性损伤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等操作。儿童吸入性损伤可能导致喉部水肿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梗阻情况,要密切观察呼吸音、呼吸困难程度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感染并发症: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如出现创面脓性分泌物增多、发热等感染迹象,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儿童感染后病情变化较快,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感染要积极处理。

3.应激性溃疡:对于严重烧伤患者,要注意预防应激性溃疡,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相对脆弱,在烧伤应激状态下更易发生应激性溃疡,要关注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如有无呕血、黑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