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即慢性心力衰竭,其诱发因素包括:
一、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易引发肺炎,会加重肺循环压力与淤血,进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程度各异,如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还会有咳嗽、咳痰表现,咳嗽常始于夜间,坐位或立位时可减轻,痰液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偶尔可见痰中带血。
1.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急促等症状。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睡眠中突然发作。
(3)端坐呼吸,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位以缓解呼吸困难。
2.咳嗽咳痰:
(1)夜间开始咳嗽。
(2)坐位或立位咳嗽减轻。
(3)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偶带血丝。
二、心房颤动:这是一种室上性心律失常,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心房快速且不规则收缩,发作时心率可达350~600次/分,可致心肌细胞损伤、心脏结构异常,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心慌、胸闷、胸前区疼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也可能无明显不适。
1.心律失常特征:
(1)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
(2)心房快速且不规则收缩。
2.症状表现:
(1)心慌。
(2)胸闷。
(3)胸前区疼痛。
(4)头晕,部分患者无症状。
三、全身血液容量增加:含钠食物摄入过多,或输液过多、过快,都可能使全身血液容量增多、心脏负荷加大,导致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而出现慢性心力衰竭。
除上述因素外,还可能有室性心动过缓等诱发因素。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帮助下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