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抑郁症
1.抑郁症并非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一种复杂的精神障碍。青少年需认识到朋友的情绪、行为变化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如长期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爱好、睡眠和食欲紊乱、自责自罪、注意力不集中、疲劳乏力等。研究显示,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增加自杀风险。
二、陪伴与倾听
1.给予时间陪伴:无论朋友何时需要,尽量抽出时间与其相处,让朋友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青少年课余时间相对较多,可利用碎片化时间陪伴,如课间聊天、放学同行等。
2.用心倾听:朋友倾诉时,停下手中事务,认真倾听,不打断、不急于给出建议。通过眼神交流、点头等方式表达关注,让朋友感受到被理解。
三、鼓励积极行动
1.鼓励规律作息:规律作息对改善情绪有帮助。督促朋友按时起床、睡觉,避免熬夜。青少年自身若有规律作息习惯,可与朋友分享经验和好处。
2.倡导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可邀请朋友一起进行适合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激发兴趣爱好:鼓励朋友重拾或发展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帮助其转移注意力,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四、引导寻求专业帮助
1.普及专业治疗重要性:让朋友明白抑郁症通过专业治疗可有效缓解,如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可举例身边康复案例增强说服力。
2.协助寻找资源:帮助朋友了解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当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咨询机构等资源,陪朋友预约挂号,必要时陪其就诊。
五、关注自身情绪
1.青少年帮助朋友过程中,可能因朋友负面情绪影响自身。若感觉压力过大、情绪受影响,要及时调整。可通过与其他朋友倾诉、参加体育活动等方式释放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对于本身有精神心理疾病家族史的青少年,帮助抑郁症朋友时要更加关注自身情绪变化。因其遗传易感性相对较高,长期接触朋友负面情绪可能增加自身患病风险。若出现情绪异常,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2.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青少年,在帮助朋友时可能过度共情,将朋友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要学会区分朋友情绪与自身情绪,明确自身边界,避免过度消耗。若感觉难以应对,可向老师、家长或专业人士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