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与抽搐的区别如下:
1.定义:
高热惊厥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39℃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抽搐是一种不随意的、快速的、无目的的肌肉收缩,可发生于全身或身体的某一部分。
2.症状:
高热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主要表现为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呼吸暂停等。
抽搐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高热、癫痫、低血糖、低血钙、中毒等。抽搐的表现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局部肌肉抽搐、全身性抽搐、强直性抽搐、阵挛性抽搐等。
3.病因:
高热惊厥主要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等因素有关。
抽搐的病因较为复杂,可涉及神经系统、代谢、中毒、遗传等多个方面。
4.诊断:
高热惊厥的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在发作间期可出现棘波、尖波、棘慢综合波等异常放电。
抽搐的诊断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血糖、血钙、血氨等,以明确抽搐的病因。
5.治疗:
高热惊厥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感染、退热等。同时,给予止惊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以控制抽搐发作。
抽搐的治疗根据病因不同而异。如低血糖引起的抽搐,需及时补充葡萄糖;癫痫引起的抽搐,需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中毒引起的抽搐,需进行解毒治疗等。
此外,抽搐发作时,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