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可见于各年龄段,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男性多于女性。根据骨髓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3个阶段:
1.慢性期: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Ⅰ+Ⅱ型)<10%。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单核细胞>10%。
2.加速期: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Ⅰ+Ⅱ型)≥10%,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骨髓中胶原纤维显著增生。
3.急变期: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Ⅰ+Ⅱ型)≥20%,骨髓中原粒细胞(Ⅰ+Ⅱ型)≥50%。
除了骨髓象,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贫血: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
2.感染: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
3.出血: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4.脾脏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脏肿大,甚至出现左上腹坠胀感。
5.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肿大。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应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目前,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等因素制定。
此外,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避免感染。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象等,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