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称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可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这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目前不太明确,发病机制是患者血液循环中有针对血小板的免疫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从而引发紫癜。对于血小板水平在3010^/L以上且无出血表现的可先随访观察,而血小板水平更低或伴有出血的则需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等,部分患者治疗后能实现完全缓解,但存在复发可能。
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别称: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因为其属于免疫性疾病。
二、病因:
目前还不明确。
三、发病机理:
患者血液循环中存在针对血小板的免疫抗体,使得血小板被过多破坏,进而引起紫癜。
四、治疗方法:
1.对于血小板水平在3010^/L以上且无出血表现,采取随访观察。
2.对于血小板水平更低或合并出血的情况,需要进行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等。
五、治疗效果:
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达到完全缓解,但有复发风险。
总结概况提示: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别称、病因、发病机理、治疗方法及效果等方面,让我们对该病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