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通常指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发的。其临床症状呈现多样化,部分患儿没有症状,有症状的可依据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这样来划分。
一、前驱期:患儿主要展现出发热、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多汗、咽痛、咳嗽、流涕,或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这种状况大概会持续1至4天。
二、瘫痪前期:患儿会有高热、头痛,颈背四肢疼痛,在活动或变换体位时疼痛加剧,同时伴有多汗、皮肤发红、烦躁不安等症状。
三、瘫痪期:一般是在起病后的2至7天或者第二次发热1至2天后,出现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迟缓性瘫痪,会随发热而加重,退热后就不再进展。
四、恢复期:通常在瘫痪后1至2周,患儿肢体远端的瘫痪肌群开始恢复,且逐渐向腰部上升,轻症1至3个月可恢复,重症恢复时间会有所延长。脊髓灰质炎主要的发病群体是1至5岁儿童,多数儿童感染后,正常的运动功能会出现障碍,所以脊髓灰质炎也被叫做小儿麻痹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可能出现偏瘫、瘫痪等后遗症。确诊后患儿应按照医嘱使用地巴唑片、氢溴酸加兰他敏片等药物来促进神经传导功能,继发感染者可选用羟氨苄青霉素、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进行治疗,严重者需要实施肢体畸形手术矫正。
总结概况提示:本文详细阐述了脊髓灰质炎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引发原因、临床症状各阶段的具体表现、主要发病人群及可能导致的后果,还介绍了治疗用药和手术矫正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