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扫描辐射对身边人到底有多大

一、全身骨扫描辐射剂量及对身边人的影响

全身骨扫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的检查,所使用的放射性药物一般为含锝-99m(⁹⁹ᵐTc)的化合物,其辐射剂量相对较低。⁹⁹ᵐTc发射的γ射线能量适中,物理半衰期较短(约6小时)。一次全身骨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通常在0.5-1.0毫西弗(mSv)左右。对于身边人来说,由于受照距离等因素,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非常小。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建议,公众每年的有效辐射剂量限值为1mSv,所以单次全身骨扫描对身边人的辐射影响极小,远低于公众年剂量限值。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考虑

儿童: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但由于全身骨扫描的辐射剂量本身较低,单次全身骨扫描对儿童身边人的辐射影响同样微乎其微。不过,在陪同接受骨扫描检查的儿童时,仍应尽量保持适当距离,尤其是孕妇等对辐射更敏感的特殊人群更应注意,但这种影响程度依然在安全范围之内。

孕妇:孕妇是对辐射较为敏感的特殊人群,但全身骨扫描的辐射对孕妇身边人的影响极小。因为骨扫描的辐射主要是通过受检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产生,身边人距离受检者有一定距离,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剂量水平。不过,为了更加谨慎,孕妇在接受骨扫描后,短时间内与婴幼儿等近距离接触时,可适当注意保持距离,但这种距离的影响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老年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辐射的耐受情况与其他人群类似,全身骨扫描对老年人身边人的辐射影响同样非常小,不会对老年人身边人的健康造成可察觉的不良影响。

三、降低辐射影响的措施及原理

距离防护:在受检者进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时,身边人尽量保持1-2米以上的距离,根据辐射防护的距离法则,辐射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接受的辐射剂量越低。

时间防护:尽量缩短在受检者身边停留的时间,一般在受检者完成骨扫描检查后,身边人即可恢复正常的接近和接触,因为随着时间推移,受检者体内放射性药物的放射性会迅速衰变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