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病因
(一)麦粒肿
成因: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眼部卫生状况不佳是常见诱因,例如长时间不清洁眼部,易导致细菌滋生感染睑板腺,引发麦粒肿,表现为外眼角出现肉疙瘩,伴有红肿、疼痛等症状。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因卫生习惯相对较差,发病概率可能相对较高,但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期用眼过度、身体抵抗力下降时也易发病。
(二)霰粒肿
成因:是因睑板腺出口阻塞,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也可见于成年人。可能与睑板腺分泌旺盛、睑板腺出口阻塞有关,一般无明显疼痛,但可触及外眼角有肉疙瘩,质地较硬。
二、诊断方法
(一)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外眼角肉疙瘩的形态、大小、颜色、有无红肿、压痛等情况。通过触诊了解肉疙瘩的质地,是柔软还是坚硬等。
(二)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发病的时间、是否有眼部不适症状、近期眼部卫生情况、身体抵抗力状况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有过眼部感染史,近期是否有过度用眼等情况。
三、治疗与干预措施
(一)麦粒肿
早期热敷:适用于初期麦粒肿,用40-50℃的温毛巾敷眼,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促进眼睑血液循环,缓解症状,促进炎症消退。儿童进行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药物治疗:如果炎症较重,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手术治疗:当麦粒肿形成脓肿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要手术切开排脓。儿童手术时需在麻醉下进行,要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二)霰粒肿
热敷:早期霰粒肿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方法同麦粒肿的热敷,但力度要适中。
按摩:对于儿童霰粒肿,可由家长轻柔按摩眼部,帮助促进睑板腺分泌物排出,但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眼部组织。
手术治疗:如果霰粒肿较大,影响视力或长期不消退,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儿童手术同样要在专业医生操作下进行,术后要注意眼部护理,防止感染。
四、预防建议
(一)保持眼部清洁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定期清洁眼部,可用清水或温和的眼部清洁产品清洗眼周皮肤,但要避免进入眼内。儿童要家长协助做好眼部清洁,教育儿童不要用手揉眼睛。
(二)增强身体抵抗力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全面,让身体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儿童要保证充足的蔬菜水果摄入,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运动,如儿童可进行适合其年龄的户外活动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合理用眼
避免长时间用眼,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要注意控制用眼时间,定时休息眼睛,可通过远眺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儿童要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防止用眼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