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痹是中医术语,指的是在外感风邪后,营卫不和且血虚于表,进而呈现出皮肤麻木的病证。其常常是由于气血虚弱,在当风睡卧或者因劳汗出时,风邪趁机侵入,致使血气痹阻不通而引发。患者往往在接触冷风或手指受寒时发作,伴有局部发冷、麻木、刺痛、胀痛等异常感觉。像脾肾阳虚型血痹,其症状表现为遇寒时四肢冷得厉害,指趾的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麻木疼痛,腰膝酸软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至于虚劳血痹,通常大都是由气血虚弱或因劳汗出而导致风邪乘虚而入,血气痹阻不通造成的。而治疗血痹的代表方剂黄芪桂枝五汤,属于温里剂,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功效,主要用于主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脉微涩而紧。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皮肤炎、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存在肢体麻木疼痛且属气虚血滞、微感风邪的情况。
一、血痹的概念
血痹指外感风邪后营卫不和、血虚于表而致皮肤麻木的病证。
二、血痹的成因
多因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劳汗出时风邪趁虚侵入,使血气痹阻不通。
三、血痹的症状表现
患者接触冷风或手指受寒发作,有局部发冷、麻木、刺痛、胀痛等异常感觉,脾肾阳虚型还有特定症状。
四、虚劳血痹的原因
由气血虚弱或劳汗出引发风邪乘虚而入、血气痹阻不通。
五、治疗血痹的方剂
黄芪桂枝五汤为温里剂,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功效,可用于多种相关病症治疗。
总结概括:本文详细阐述了血痹的概念、成因、症状表现、虚劳血痹的原因以及治疗血痹的代表方剂及其功效和应用范围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