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道不规则流血
1.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这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肌瘤使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加,且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可延长至7天以上,严重时可能出现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慌等。经量增多程度与肌瘤大小、数量及生长部位有关,黏膜下肌瘤常导致经量显著增多。对于生育期女性,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影响受孕及孕期健康;围绝经期女性,不规则阴道流血易与正常的月经紊乱混淆,延误病情诊断。
2.非经期阴道流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由于肌瘤向宫腔内生长,表面易发生溃疡、坏死,从而引发非经期的不规则阴道流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女性生殖系统感染风险增加,还会影响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
二、腹部肿块
1.可触及肿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时,患者可于下腹部触及肿块,尤其在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触及。肿块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年轻女性腹部脂肪较少,更易早期发现肿块;而肥胖女性可能因腹部脂肪厚,较难早期察觉。肿块一般无压痛,但如果肌瘤发生红色样变,会出现急性腹痛伴肿块压痛。
2.腹部隆起:较大的肌瘤会使腹部整体隆起,改变腹部外形,影响患者的外观形象,尤其对于注重身材的女性,可能造成心理压力。
三、白带异常
1.白带增多: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加之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表面发生溃疡、坏死时,白带量可明显增多,呈脓血样,伴有臭味。长期白带异常,可能刺激外阴,引发外阴炎,出现外阴瘙痒、疼痛等症状。不同生活方式的女性,如不注意个人卫生,更易因白带增多引发感染。
2.阴道排液:当黏膜下肌瘤发生感染时,除白带增多外,还会出现阴道大量排液,可为清亮或脓性液体。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肌瘤恶变的信号之一,需引起重视。
四、压迫症状
1.压迫泌尿系统:肌瘤压迫膀胱时,可出现尿频、尿急症状,若压迫尿道,还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长期排尿不畅,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尤其对于本身有泌尿系统病史的患者,情况可能更严重。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萎缩,抵抗力降低,压迫症状导致的泌尿系统感染风险更高。
2.压迫消化系统:当肌瘤压迫直肠时,可引起便秘、里急后重感。对于本身有便秘问题或饮食习惯不良(如膳食纤维摄入少)的人群,压迫症状可能加重便秘情况,长期便秘又可能影响肠道功能及身体健康。
3.压迫输卵管:较大的肌瘤压迫输卵管,可能导致输卵管扭曲、变形,影响卵子与精子的结合及受精卵的运输,从而增加女性不孕或宫外孕的风险,对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影响重大。
五、腹痛、腰酸及下腹坠胀
1.腹痛: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无腹痛,但肌瘤发生红色样变时,可出现急性腹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有关。另外,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也会出现急性腹痛,需及时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肌瘤缺血坏死。
2.腰酸及下腹坠胀:肌瘤较大时,患者可感到腰酸背痛及下腹坠胀,尤其在经期或劳累后症状加重。长期的腰酸及下腹坠胀可能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及工作效率,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六、特殊人群提示
1.孕期女性:孕期发现子宫肌瘤,肌瘤可能因孕期激素水平变化而增大,发生红色样变的风险增加。一旦出现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同时,较大肌瘤可能影响胎儿胎位,增加剖宫产几率。孕期应密切监测肌瘤大小及位置变化,遵医嘱定期产检。
2.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波动,子宫肌瘤可能出现异常增大或变性。若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等症状,需警惕肌瘤恶变可能,应及时就医检查。绝经后肌瘤一般会逐渐萎缩,若肌瘤仍持续增大,更要高度重视,必要时手术治疗。
3.儿童及青少年:虽然子宫肌瘤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罕见,但仍有发生可能。由于该年龄段女性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发现肌瘤后应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尽量避免对生殖系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治疗过程中,需多学科协作,充分考虑生长发育需求。
七、治疗药物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可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
2.米非司酮: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孕激素作用,使肌瘤体积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