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与概述
舌根部乳头状瘤是发生在舌根部的一种良性肿瘤,由乳头样增生的病变组织构成,多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尤其是低危型HPV感染,如HPV-6、HPV-11型等。
二、病因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研究表明,HPV感染是舌根部乳头状瘤的主要病因,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口腔黏膜后,在局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形成乳头状瘤。
2.局部刺激因素:长期的口腔卫生不良、牙齿残根残冠的刺激、不良的咀嚼习惯等局部刺激可能增加舌根部乳头状瘤的发生风险。例如,锐利的牙齿残根不断摩擦舌根部黏膜,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可能诱发细胞的异常增殖。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会感觉舌根部有异物感,吞咽时可能有不适感,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咽部异物感、咳嗽等症状。如果乳头状瘤较大,可能会影响吞咽和呼吸。
2.体征表现:在口腔检查时,可发现舌根部有单个或多个乳头状、菜花样的新生物,颜色多为淡红色或接近正常舌黏膜颜色,边界清楚,质地一般较软。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口腔视诊,观察舌根部新生物的形态、大小、部位等情况。
2.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关键,通过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以明确病变性质,区分良性与恶性(舌根部乳头状瘤一般为良性,但需通过病理排除恶性病变可能)。
五、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较小的乳头状瘤可采用激光切除、微波切除等微创方法;对于较大的乳头状瘤则需要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后需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手术治疗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但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状况和局部病变情况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例如,对于儿童患者,要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能力和术后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时机。
六、预后与随访
1.预后:舌根部乳头状瘤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良性的乳头状瘤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但如果存在HPV持续感染或局部刺激因素持续存在,有复发的可能。
2.随访:患者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口腔检查,观察局部有无复发情况,同时可进行HPV检测,了解病毒感染情况。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关注术后舌部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带孩子就医。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舌根部乳头状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由于儿童的口腔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谨慎选择治疗方式,尽量选择对局部损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口腔卫生,避免不良刺激因素,家长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等。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因为吸烟饮酒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HPV感染及肿瘤复发的风险。同时要注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前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例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以促进手术创面的愈合,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