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鸣应该如何治疗

一、病因治疗

血管性因素:若脑鸣是由血管病变引起,如颈动脉狭窄等,对于有明确血管狭窄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血管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通过改善血管状况来缓解脑鸣。例如,有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可改善部分因颈动脉狭窄导致脑鸣患者的症状。

耳部疾病:如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引起的脑鸣,需针对耳部疾病进行治疗。梅尼埃病可通过药物调节内耳液体平衡等方式进行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符合条件者可考虑内淋巴囊手术等手术治疗方式。

其他系统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导致脑鸣,需积极控制血压,使血压维持在合理范围,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目标值,如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可控制在150mmHg左右,当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后,部分患者的脑鸣症状可能会减轻。糖尿病患者若因血糖控制不佳引发脑鸣,需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等综合管理使血糖达标,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等,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脑鸣可能有所改善。

二、药物治疗

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银杏叶制剂可改善脑部及内耳等部位的微循环,有研究显示其对部分脑鸣患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改善神经细胞的营养状况。

神经营养药物:像甲钴胺等,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能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促进神经系统内核酸、蛋白质、磷脂的合成,维持有髓神经纤维的正常功能,对神经病变相关的脑鸣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抗焦虑抑郁药物:若脑鸣患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可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例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等,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脑鸣患者有一定疗效,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来间接缓解脑鸣症状,但在使用时需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如儿童及青少年使用抗抑郁药物需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

三、其他治疗方法

耳鸣习服疗法:包括松弛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松弛训练可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因脑鸣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通过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肌肉,降低身体的紧张度,从而缓解脑鸣相关的不适。认知行为疗法则是帮助患者改变对脑鸣的错误认知和应对方式,让患者逐渐适应脑鸣的存在,减少脑鸣对生活的影响,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进行相应的习服训练,但儿童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时需在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进行。

经颅磁刺激治疗: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达到治疗脑鸣的目的。对于适合的脑鸣患者可考虑该治疗方法,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参数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患者进行经颅磁刺激治疗时要严格控制刺激参数,确保安全。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脑鸣可能与肾虚、气血不足、痰瘀阻络等有关,可采用中药调理,如根据患者具体证型选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化痰祛瘀等方剂进行治疗;也可配合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相应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经络,如针刺百会、风池、太溪等穴位,不同年龄患者针灸时的针刺深度、手法等需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针灸时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刺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