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处于下肢末端,主要承担着支撑和行走的功能,而当其受到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时,就可能出现脚背骨折的情况,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脚背疼痛、肿胀、畸形以及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的应对措施需依据骨折的类型来分析,比如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
一、闭合性骨折:
1.一般是脚背中间部位出现的横断骨折,且骨折移位不太严重。这种情况下可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固定的方式来处理,同时可遵医嘱服用活血化瘀、消肿的药物,如舒筋活血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还能配合进行局部理疗。
2.患者需要平躺,并将患肢抬高,要高于心脏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肿胀的消散。
3.骨折通常需要固定3个月左右才可独立行走。
二、开放性骨折:
1.脚背骨折断端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建议采取手术方式处理,可切开脚背局部皮肤,进行钢板或者克氏针内固定,让骨折断端迅速恢复到原有的解剖部位。
2.之后通过X线判断,再进行缝合、石膏固定等处理。
3.骨折要在3个月内完全愈合后,才能够独立行走。
在日常生活中,当脚背骨折时,需要尽快进行冷敷,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或矿泉水对皮肤进行冷敷,防止肿胀进一步加剧,也能使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总结概况提示:本文主要讲述了脚背骨折的表现及应对不同类型脚背骨折的方法,包括闭合性骨折的处理方式如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抬高患肢等,以及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处理及后续措施,同时提到了脚背骨折后冷敷缓解症状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