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睛里有小黑点在飞,在医学上被称为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现象。首先要了解其可能的原因,以便针对性处理。
1.生理性飞蚊症: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其中的胶原纤维支架结构塌陷或液化,形成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就产生小黑点在飞的感觉。中老年人高发,近视人群也较易出现,尤其是高度近视者。
2.病理性飞蚊症: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炎症细胞渗出进入玻璃体,导致混浊;视网膜裂孔或脱离,视网膜组织的异常改变可引起玻璃体混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全身性疾病累及眼部,导致眼底血管病变,进而影响玻璃体。有眼部外伤史、全身基础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需格外警惕。
二、出现小黑点在飞,应及时就医检查。
1.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了解视力是否受影响;眼压测量,排查眼压异常情况;裂隙灯检查,可观察眼前节包括角膜、晶状体等结构是否正常;散瞳眼底检查,能详细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底情况,判断是否有病变。
2.特殊检查:若怀疑有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进行眼部超声检查,对于屈光间质混浊无法看清眼底的情况很有帮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辅助诊断视网膜病变。
三、治疗方法因飞蚊症类型而异。
1.生理性飞蚊症: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常不会影响视力,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可定期观察,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关注飞蚊症变化情况。若飞蚊症状明显影响生活,可考虑药物治疗,如氨碘肽滴眼液,卵磷脂络合碘片,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2.病理性飞蚊症:针对病因治疗。若是炎症引起,如葡萄膜炎,可能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散瞳药物如阿托品眼膏等控制炎症;视网膜裂孔或脱离需进行手术治疗,如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需控制血糖,同时根据眼部病变情况进行激光治疗或手术等。
四、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每用眼1小时左右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距离书本、屏幕等33厘米左右。
2.饮食调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及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橙子、蓝莓、菠菜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
3.控制基础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严格遵医嘱控制血糖、血压,定期复查,防止病情进展累及眼部。
4.运动适度:高度近视人群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跳水等,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眼部组织也逐渐老化,飞蚊症发生率较高。除定期检查眼部,日常生活中行动要注意安全,避免眼部受伤。若同时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用药时要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时与医生沟通。
2.儿童及青少年:近视人群增多,飞蚊症有年轻化趋势。家长要关注孩子眼部情况,督促其养成良好用眼习惯。若孩子诉说眼前有小黑点等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误诊漏诊。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自行使用治疗飞蚊症的药物。
3.孕妇:孕期身体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情况,若出现飞蚊症,避免自行用药。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和处理方式,保障孕妇和胎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