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蛛网膜出血,通常指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即各种原因致使颅内大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患者会呈现出严重的临床症状,比如突然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进而还会出现意识障碍等。脑蛛网膜出血后需依次历经控制治疗、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这些步骤,患者通常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来恢复,病情严重者可能恢复时间在2个月左右。在患者恢复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以助其尽早康复。
一、复查:
1.在治疗期间如果患者未出现头痛、头晕现象,定期到医院复查就行,一旦出现头痛、头晕则要警惕再次复发的风险。
二、控制血压:
1.脑蛛网膜出血的发生多数与高血压有关,所以不但要对脑蛛网膜出血进行治疗,还要在治疗期间控制好血压,应当严格遵循医嘱,定时定量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美托洛尔等降压药物。
三、生活护理:
1.从临床上来看,脑蛛网膜出血与吸烟、酗酒等不良因素也存在一定关联,所以在治疗期间,脑蛛网膜出血的患者首先要做到戒烟、戒酒。出院后饮食要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像胡萝卜、菠菜、苹果等。
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诊断较早,且采取的措施得当,治疗顺利,几乎无合并症,血液能够完全吸收,就可能有较好的预后。但这只是理想情况,还有部分患者往往会因出血损伤颅内神经,导致出现偏瘫、感觉障碍等后遗症,患者可能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且通常会伴随终生。
总结概括提示:文章主要阐述了脑蛛网膜出血的定义、症状,以及治疗后的恢复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了复查、控制血压、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即使治疗理想也可能有较好预后,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后遗症且难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