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道本身的问题
(一)肠道炎症性疾病
1.结肠炎: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其因自身免疫等因素致肠道黏膜炎症,炎症持续刺激肠道神经,引发频繁便意,常伴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炎症使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反复刺激肠道产生便意信号。
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感染,细菌侵袭肠道黏膜致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出现频繁便意,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粪便多为黏液脓血便,细菌繁殖破坏肠道黏膜引发系列症状。
(二)肠道功能紊乱
1.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内脏高敏感性及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肠道对刺激敏感性增高,少量粪便即可引发较强便意信号,表现为反复便意频繁,且在精神紧张等时加重,胃肠动力及神经调节异常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三)肠道肿瘤
1.结直肠癌:肿瘤生长刺激肠道黏膜,致肠道蠕动紊乱及产生异常便意信号,早期现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形状改变等,肿瘤持续刺激肠道引发频繁便意,随病情进展出现腹痛、消瘦等。
二、直肠肛管的问题
(一)直肠炎
直肠炎症刺激黏膜,致直肠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引起频繁便意,伴直肠坠胀感等,感染性直肠炎由病原体感染,放射性直肠炎因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黏膜受损,炎症改变直肠正常结构功能致便意频繁。
(二)直肠息肉
较大或数量多的直肠息肉刺激直肠黏膜,引起便意频繁,部分伴便血,息肉改变直肠正常结构,持续刺激直肠引发便意。
三、全身性因素
(一)内分泌代谢疾病
1.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致自主神经病变,影响肠道神经调节功能,致肠道动力及感觉异常,出现便意频繁,伴腹胀、便秘等其他胃肠道症状,自主神经病变使肠道对便意感知调节紊乱。
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包括肠道蠕动加快,致便意频繁,伴多汗、心慌、消瘦、手抖等甲亢表现,甲状腺激素刺激肠道平滑肌使蠕动频率增加。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致便意频繁不良反应,如导泻类药物长期不恰当使用致肠道依赖,停药后便意频繁;化疗药物使用中刺激肠道黏膜致肠道功能紊乱,出现便意频繁等胃肠道反应。
四、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便意频繁需考虑肠道感染,如病毒感染肠炎,因肠道免疫系统不完善易受病毒侵袭致炎症便意频繁,伴呕吐、发热等;还需考虑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寄生虫在肠道活动刺激肠道致便意频繁,需注意儿童饮食卫生,如吃手、不洁食物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便意频繁与肠道功能减退有关,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糖尿病致自主神经病变常见,影响肠道神经调节便意频繁;脑血管疾病影响神经系统对肠道控制致排便异常;需警惕肠道肿瘤如结直肠癌。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便意频繁多因子宫增大压迫直肠,随妊娠月份增加,增大子宫压迫直肠致空间变小引发便意频繁,为生理压迫性影响,也需注意排除肠道病理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