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婴传播途径
孕妇若感染巨细胞病毒,病毒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孕早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时,胎儿受影响风险较高,可能出现胎儿发育异常、流产等情况;孕中晚期感染也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智力发育障碍等问题。这是因为孕妇体内的巨细胞病毒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影响胎儿的正常细胞发育与组织器官形成。
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
家庭内密切接触:在家庭环境中,若家庭成员感染巨细胞病毒,其唾液、尿液、血液、乳汁等分泌物可能污染环境。年幼孩子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如共用餐具、玩具等,容易接触到含有病毒的分泌物从而被感染。例如,感染者的唾液沾到玩具上,孩子玩耍时接触玩具后再接触口腔等部位,就可能引发感染。
集体场所密切接触: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儿童之间密切接触频繁,若有感染者存在,病毒可通过飞沫、直接接触分泌物等方式在儿童间传播。比如,感染者咳嗽产生的飞沫中可能含有病毒,其他儿童吸入后可能被感染,或者通过共用毛巾、水杯等间接接触传播。
三、性传播途径
巨细胞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人群中,无保护的性行为会使病毒有机会在性伴侣之间传播。这是因为性接触过程中,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处进入对方体内,从而引发感染。
四、输血及器官移植传播途径
输入含有巨细胞病毒的血液或接受含有病毒的器官移植时,病毒会直接进入受者体内引发感染。在医疗实践中,通过严格的血液筛查以及器官移植前的病毒检测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因输血或器官移植导致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但仍存在一定发生概率。对于特殊人群,孕妇需重视孕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监测与防护,儿童在集体场所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培养,性活跃人群应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接受输血或器官移植的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疗规范进行相关筛查与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