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尿是指由于淋巴系统异常而导致乳糜液或淋巴液进入尿液中,使尿液呈现浑浊的乳白色,这种情况被称为乳糜尿。乳糜尿中通常含有脂肪、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如果乳糜尿与血液混合,尿液则会呈红褐色,即乳糜血尿。
一、病因
1.寄生虫性感染:这是导致乳糜尿较为常见的情况。其中以丝虫病引发的乳糜尿最为常见,丝虫寄生在腹膜后淋巴系统,长期对淋巴组织产生机械性和炎症性刺激,进而造成淋巴管堵塞、淋巴回流受阻,从而引发乳糜尿。
2.非寄生虫性感染:如肿瘤压迫、结核、创伤、先天性淋巴管瓣膜功能异常以及糖尿病等多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乳糜尿的出现。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乳糜尿的排出,其典型外观为尿液呈乳白色,也可能呈现白色、黄色或红色混浊,其中可能混杂有乳糜凝块。当乳糜凝块排出时,可能会引发肾绞痛、下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或者出现梗阻症状,甚至尿潴留。患者在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或过度疲劳后,症状会加重。而在丝虫性乳糜尿中,部分患者还伴有象皮肿,即皮下组织增生和皮肤粗糙等症状。由于淋巴液长期漏出,会导致体内蛋白不同程度的流失,进而引起患者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三、治疗
1.保守治疗:对于早期轻度的乳糜尿,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来缓解,包括限制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减少体力活动等。在发作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多喝水,这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帮助,但这只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肾盂内灌注治疗:其原理是通过灌注刺激性药物如硝酸银溶液,引发化学反应,促使乳糜尿瘘闭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不过这种方法容易复发,且部分患者局部反应较为剧烈。
3.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和肾盂灌注治疗都无效时,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包括断流术和分流术,如肾蒂淋巴管分离术、腹股沟淋巴管和大隐静脉的吻合术等。
总结:乳糜尿是淋巴系统异常在泌尿系统的体现,其病因包括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乳糜尿排出及相关症状,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肾盂内灌注治疗和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