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血氧含量的定义
动脉血氧含量指每升动脉全血中含氧的mmol数或每百毫升动脉血含氧的ml数,是血液中实际携带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量。
二、动脉血氧含量正常值
1.一般数值:动脉血氧含量(CaO₂)的正常范围为190200ml/L,或8.559.45mmol/L。
2.影响因素:
年龄:新生儿由于肺发育尚未完善等因素,其动脉血氧含量相对成人可能略低,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老年人因心肺功能生理性衰退,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下降,动脉血氧含量可能会有一定程度降低。
性别:一般来说,性别对动脉血氧含量影响不大,但女性在孕期,因母体需氧量增加、心肺负担加重等,可能会使动脉血氧含量出现一定波动。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及肺泡功能,影响气体交换,降低动脉血氧含量。长期处于高海拔地区人群,因空气中氧含量低,身体会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维持氧供,其动脉血氧含量可能会较平原地区人群略低。长期高强度运动且心肺功能良好者,心肺储备能力强,动脉血氧含量可能处于正常范围较高水平。
病史:患有心肺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会影响肺的通气换气及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动脉血氧含量也会降低。
三、动脉血氧含量异常的临床意义
1.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呼吸功能障碍导致的低氧血症,循环功能障碍使氧运输障碍,以及贫血等。
2.升高:在高压氧治疗后,动脉血氧含量可短暂升高。此外,某些过度通气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动脉血氧含量稍高的情况,但一般临床意义不大。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心肺功能处于发育阶段,呼吸系统较为脆弱,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气体交换,从而影响动脉血氧含量。家长应注意孩子的日常护理,如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预防呼吸道感染。若孩子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动脉血氧含量。
2.孕妇:孕期母体代谢增加,对氧需求增多,且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心肺影响呼吸循环。孕妇应适当活动,如散步等,增强心肺功能。若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动脉血氧含量,以保障母体和胎儿的氧供。
3.老年人:老年人多存在心肺功能衰退及多种慢性疾病,定期体检监测动脉血氧含量很有必要。日常应保持适当运动,如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患有心肺疾病的老年人,需遵医嘱规范治疗,控制病情,以维持较好的动脉血氧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