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意识障碍:脑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定期评估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根据评分结果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轻度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刺激患者。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

对于中重度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特级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定时吸痰。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供应。

2.头痛:脑出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头痛的程度和性质,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轻度头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可给予安慰和解释,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卧床休息、抬高床头等。

对于中重度头痛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血压过高:脑出血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压过高可能会加重脑出血,导致再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根据血压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于血压轻度升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以缓解紧张情绪。

对于血压明显升高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降压药物,并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防止血压过低。

4.肺部感染: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并发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肺部护理,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帮助患者排痰。

对于痰液黏稠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吸痰管,防止交叉感染。

5.泌尿系统感染: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并发泌尿系统感染。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泌尿系统护理,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更换体位,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以冲洗尿道,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导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6.肢体功能障碍: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如仰卧位时,将上肢垫高10°~15°,使上肢保持伸展、外旋;下肢稍垫高,使髋关节微屈,膝关节微伸,踝关节保持90°。

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如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以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床上翻身、坐起、站立、行走等,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7.营养失调:脑出血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消化功能下降,容易出现营养失调。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水果、蔬菜等,以保证营养供应。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营养摄入。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注营养液等。

8.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感受,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

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过程,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照顾。

组织患者参加康复活动,如康复训练、社交活动等,帮助患者恢复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脑出血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