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点:慢性骨髓炎的确诊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CT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
一、体格检查
当出现慢性骨髓炎时,在局部通常会表现出红肿、热痛的症状,患肢还可能有破溃、流脓的情况。而在疾病急性发作时,会有较为明显的压痛表现。所以当怀疑有慢性骨髓炎时,首先可进行体格检查,医生依据患者呈现的症状,能对该疾病做出初步的评判。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当怀疑出现慢性骨髓炎时,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若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情况,就能够对疾病做出初步的判定。
2.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对患处实施骨穿刺,抽取脓液后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这样既能够确诊是否存在慢性骨髓炎,还可以明确导致疾病的敏感性抗生素,从而使治疗效果更佳。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对患处进行X线检查,若发现骨髓腔中有脓肿,骨质遭受破坏,并有游离的死骨等情况,就可以确诊疾病。
2.CT检查
如果通过X线检查无法准确判断疾病,那么还可以对患处进行CT检查。这种检查能够清晰地看到骨髓腔的变化,并且还能明确周围软组织是否出现病变。如此不但可以确诊疾病,还能清晰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3.放射性核素检查
在进行CT检查的同时,还需要联合放射性核素检查,这样在骨髓炎尚处于早期阶段时就能够明确地诊断出来。
总结概况提示:确诊慢性骨髓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包括体格检查了解局部症状,实验室检查中的血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及影像学检查里的X线检查、CT检查和放射性核素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能准确诊断疾病,以便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