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1.休息:充足的休息对于身体恢复至关重要。无论年龄、性别,患者都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以利于免疫系统更好地对抗疾病。例如,成年人应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儿童需根据年龄保证相应更长时间的睡眠。
2.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有助于稀释痰液,使其更易咳出。不同年龄段饮水量有所差异,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可在15002000ml左右,儿童则需根据体重计算,一般每千克体重每日100150ml。饮水方式可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度和湿度适宜。室内温度可控制在2224℃,湿度维持在50%60%。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降低呼吸道刺激。
二、对症治疗
1.祛痰: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它能调节浆液与黏液的分泌,促进肺部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加强纤毛摆动,使痰液易于咳出;还有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可改善气道黏膜纤毛运动,促进呼吸道腺体的分泌,稀释痰液并促进排出。
2.镇咳: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和生活时,可适当使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发挥镇咳作用,且无镇痛作用,无成瘾性;对于干咳为主的患者较为适用。但对于咳嗽伴有较多痰液者,应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以免影响痰液排出,导致痰液堵塞气道。
三、病因治疗
1.病毒感染:多数急性支气管炎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具有自限性,可不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
2.细菌感染:当明确存在细菌感染,如痰培养发现致病菌,或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时,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原菌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决定。
四、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患急性支气管炎后咳嗽咳痰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如体温、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成熟,某些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不良反应,如避免使用含有可待因成分的镇咳药,以防成瘾及呼吸抑制。
2.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急性支气管炎可能诱发或加重这些基础疾病。咳嗽剧烈时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人用药时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因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健康。
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若孕妇患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有痰,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如祛痰可优先选择氨溴索,尽量避免使用镇咳药。哺乳期妇女用药也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用药期间可能需暂停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