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乙肝病毒的传播属性
乙肝病毒不是遗传性疾病,而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传播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途径。
二、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措施
母婴传播机制: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时,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接触到母体含病毒的体液,从而感染乙肝病毒。若母亲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阳性)或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阳性),母婴传播风险存在。
阻断措施: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应在婴儿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之后按0、1、6个月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可使超过90%的婴儿免受乙肝病毒感染。
三、父婴传播的可能性及特点
父婴传播相对母婴传播发生率较低,但也有研究提示存在父婴传播的可能。目前认为主要是通过精子将乙肝病毒基因组整合到受精卵基因组中,不过其发生概率远低于母婴传播。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乙肝患者:备孕前应咨询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母婴阻断方案,确保婴儿出生后能及时采取有效阻断措施。
男性乙肝患者:虽然父婴传播风险较低,但在生育前也可进行相关咨询,了解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及应对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划生育。
有乙肝病史人群生育: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需在孕期或孕前与医疗团队密切沟通,依据病情采取规范的预防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子代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