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蚊症概述
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症状,表现为眼前出现飘动的小黑点、细丝或絮状物,尤其在白色背景或明亮环境下更为明显,这些“飞蚊”会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
二、飞蚊症原因
1.生理性原因:主要与年龄增长有关。随着年龄增加,玻璃体发生退行性改变,即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其中的胶原纤维发生凝聚,形成混浊物,投影在视网膜上,导致患者感觉眼前有小黑点飞舞。中老年人易出现此类情况。高度近视人群由于眼轴变长,牵拉玻璃体,也会加速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引发飞蚊症。
2.病理性原因: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炎症细胞渗出到玻璃体,可导致玻璃体混浊,引起飞蚊症。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时,视网膜的组织碎片进入玻璃体,同样会产生飞蚊症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可能造成视网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也会出现飞蚊症表现。
三、飞蚊症检查项目
1.散瞳眼底检查:通过散瞳,使医生能够更全面清晰地观察视网膜、玻璃体的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脱离、变性,以及玻璃体混浊的程度和位置等。
2.眼部B超:对于屈光间质混浊,如白内障、玻璃体严重混浊影响眼底观察时,眼部B超可帮助了解玻璃体及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判断是否存在病变。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对黄斑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黄斑裂孔、黄斑变性等疾病,这些病变也可能伴随飞蚊症症状。
四、飞蚊症治疗
1.药物治疗:氨碘肽滴眼液,可促进眼部微血管扩张和血液循环,改善玻璃体代谢,促进混浊吸收。卵磷脂络合碘片,能促进视网膜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飞蚊症状。
2.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药物治疗无效的飞蚊症,可考虑玻璃体切除术,切除混浊的玻璃体,改善视觉质量。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视网膜脱离等,需谨慎评估。激光玻璃体消融术,利用激光能量击碎玻璃体混浊物,使其变小或消散,从而减轻飞蚊症状。
3.非药物干预: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定期进行眼部放松活动,如眼保健操、向远处眺望等,缓解眼疲劳。
五、飞蚊症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眼部组织更为脆弱,出现飞蚊症后应更加重视,及时就医检查,排查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同时,在使用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遵循医嘱用药。
2.儿童及青少年:若儿童及青少年出现飞蚊症症状,多为病理性,如视网膜疾病等,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影响视力发育。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
3.孕妇:孕妇出现飞蚊症,应避免自行用药,需在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和评估。由于孕期身体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眼部情况,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飞蚊症状是否加重或出现其他眼部异常。
4.患有慢性疾病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状况不佳,出现飞蚊症可能是眼部并发症的表现,需严格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同时积极治疗眼部病变,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