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时下面(外阴)长疙瘩,可能是外阴炎、前庭大腺脓肿等疾病引起。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
1.外阴炎:
原因:外阴炎是外阴皮肤或黏膜的炎症,可能由细菌、真菌感染,或接触过敏原、刺激物等引起。
原理:月经期间,卫生巾的使用可能导致局部潮湿、温暖,有利于细菌滋生。此外,月经期间阴道分泌物增多,也可能刺激外阴皮肤,引发炎症。
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可以使用温水清洗外阴,但避免过度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或香皂。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
2.前庭大腺脓肿:
原因:前庭大腺位于阴道口两侧,其分泌的黏液可以保持阴道湿润。当腺管堵塞时,分泌物积聚形成脓肿。
原理:月经期间,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前庭大腺脓肿。
治疗:如果脓肿较小,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脓肿较大,形成了波动感,需要进行切开引流。术后需要注意局部清洁,按时换药。
3.其他原因: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传播。
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
湿疹:与过敏、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可能在月经期间加重。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具体情况需要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如果来月经时外阴长疙瘩,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卫生巾和内裤。此外,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也有助于预防外阴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