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小儿麻痹症

判断小儿麻痹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症状:

发热:大多数患儿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

肢体疼痛:部分患儿会出现肢体疼痛,尤以双侧下肢更为明显。

肌肉瘫痪:通常在发热后1-6天出现,可导致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甚至瘫痪。

感觉异常:部分患儿会出现感觉异常,如感觉过敏、疼痛等。

2.体征:

肌肉无力:检查时可发现患儿的肌肉无力,尤其是下肢肌肉。

肌肉萎缩:长期肌肉无力可导致肌肉萎缩。

肢体畸形:严重的肌肉瘫痪可导致肢体畸形,如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等。

感觉异常:感觉异常可通过感觉检查发现。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

脑脊液检查:蛋白含量可升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病毒分离:取粪便或脑脊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有助于确诊。

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和体征在不同患儿中可能有所差异,且有些患儿的症状可能不典型。因此,对于疑似患儿,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

治疗小儿麻痹症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

2.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3.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等,有助于恢复肢体功能。

4.手术治疗:严重的肢体畸形可通过手术矫正。

此外,预防小儿麻痹症非常重要。目前,预防小儿麻痹症主要通过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来实现。家长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