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狗咬出血一定要打针吗

一、自己被狗咬出血后不一定要打针,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1.判断狗的健康状况:若能确认咬人的狗在过去10天内一直健康,没有出现狂犬病的症状,如行为异常、恐水、怕风等,且有有效的狂犬病疫苗接种记录,那么人感染狂犬病的风险相对较低。这是基于“10日观察法”,该方法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其原理是在狂犬病病毒感染动物后,病毒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并引发症状,在出现症状前,唾液中一般不含有病毒。但在观察期间,仍需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

2.评估暴露级别:按照《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被狗咬出血属于III级暴露。III级暴露是指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污染。对于III级暴露,理论上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然而,如果伤人动物已被确认健康且有有效免疫接种,可在充分告知暴露者风险并获得知情同意后,暂不进行被动免疫制剂注射。

3.个体既往免疫情况:若自身之前全程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且距离最后一针接种时间在3个月内再次被狗咬出血,可仅处理伤口,暂不接种狂犬病疫苗;若超过3个月,需加强接种狂犬病疫苗。若之前接受过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再次暴露后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再次使用。

二、处理措施

1.伤口处理:

冲洗:立即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部位至少15分钟。这是因为肥皂水等弱碱性物质可以破坏狂犬病病毒的包膜结构,降低病毒活性。

消毒:冲洗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铵(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2.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人用狂犬病疫苗常见的有Vero细胞纯化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等。

接种程序:一般采用5针法,即分别在第0、3、7、14和28天各接种1剂;或采用“211”程序,在第0天接种2剂(左右上臂三角肌各接种1剂),第7天和第21天各接种1剂。

3.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常用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有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等。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应按照体重计算使用剂量,每公斤体重20国际单位,抗狂犬病血清每公斤体重40国际单位。注射时应将被动免疫制剂完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以中和伤口部位残留的狂犬病病毒。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被狗咬出血后,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在伤口处理过程中,由于儿童可能对冲洗和消毒操作较为抗拒,家长需耐心安抚,确保伤口处理彻底。在疫苗接种方面,要严格按照接种程序进行,注意观察孩子接种后的反应,如有无发热、局部红肿等。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更应重视狂犬病的预防。

2.孕妇:孕妇被狗咬出血同样需要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目前研究表明,狂犬病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对孕妇和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孕妇不必因担心对胎儿有影响而拒绝接种,延误预防时机。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相对较弱。被狗咬出血后,除了规范处理伤口和接种疫苗外,还需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更加留意,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4.有过敏史人群:对狂犬病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成分过敏者,在接种前应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接种以及采取何种预防措施。如对某些成分轻度过敏,可在密切观察下进行脱敏接种;若为严重过敏,可能需更换疫苗种类或采取其他替代方案。